專注,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礎。許多投資者,今天追熱點,明天玩短線,后天又搞套利,反正市場上什么最火就玩什么。對個人投資來說,我們不是團隊作戰,精力非常有限,朝三暮四,是投資的大忌。獨有專注,集中精力于一點,你才可能在某一極小的領域里,超越絕大部分人,甚至成為專家,成功也就離你最近。所有個人的觀點是如果想在新股投資上有所作為,就要集中全部投資精力在這上面,放棄其他各種機會和誘惑,才有可能取得預期的成功。其實不僅僅是新股投資,如果你喜歡拾煙蒂,喜歡做套利,如果你集中精力,專注去研究,并經受得住各種誘惑,也一樣能取得成功。
一、定性。
所有定性的結論都來源于定量分析的結果。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未來。誰如果清楚地看到三年或者五年后的公司狀況,股市就是提款機了。我沒有辦法肯定某一企業就是高成長,所以只能大概率的評估。
正因為投資股票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所以對于任何一次投資,對企業的定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切投資的前提和基礎。
不熟不做。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一門生意,自己都不能理解,如何判斷自己付出的價格具有安全邊際,如何進行定量分析呢,又憑什么判斷將來就能賺錢呢?所以投資大師們一直強調的“不熟不做”就是這個道理。
先個股,后行業。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先個股,后行業,個股接合行業,確定個股在行業競爭中的地位和商業模式具有哪些優勢。
滾雪球的生意模式。定性表現在市場上就是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不是屬于滾雪球模式。這個雪球能不能滾得起來,主要取決公司是否具有足夠多的雪(供不應求的產品或服務)和足夠長的坡(廣闊的行業成長空間)。
選擇站在大股東一邊。如果你選到了一家成長性的企業,公司大股東又非常重視資本市場,那無疑是在選股基礎上加了個保險。
二、定量
定量分析的結果,可以佐證定性分析的結論正確與否。
好學生定律。歷史上的好學生,未來考試出好成績的可能性越大,你很難指望一個平時非常差的差生,考試時能一鳴驚人。這個概率太低了。
關于市值。理論上說,對于成長性企業來說,市值越低越好,20-30億市值的企業成長性一般會強于200-300億市值的成長性。但什么問題都不能絕對,看看騰訊、當初的茅臺等,你就知道市值大小是相對的,是需要相對行業空間來說的。如果一個行業整體只能容納100億,你不可能指望這個行業內的企業成長為 200-300億;同樣,一個行業可以容納上萬億,也許當時100-200億,也才是成長起步階段。
但凡事都有一個概率和比例,實際上,超過100億市值的企業,想要判斷其是快速成長性企業,對投資人的眼光要求就更高了。
關于定量選股指標。一般來說,過去的PE和當年的PE對投資的指導意義不大,但可以用未來3-5年后的PE,接合PEG法進行估值。但判斷公司未來的成長確實性比使用估值方法難多了。
關于財務指標。因為是新股,所以這里我不想談ROA、ROE,原因你懂的。
1、應收賬款、存貨與銷售增長比下降;
2、預收賬款與銷售增長比上升;
3、 資金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上升;
4、經營現金流與銷售比上升; (項目結算型公司要區別對待)
5、銷售毛利率、利潤率同比上升。
6、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同步快速增長。
雖然定性分析能弄清楚企業的行業前景,行業內的競爭地位和企業上游關系等等,但這并不是說定量分析不重要。同樣,因為有了定量分析,從企業的歷史經營數據中可以告訴我們一個企業過去的業績軌跡,并能判斷未來可能的經營趨勢,能為定性分析提供佐證。所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一樣,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對企業進行整體評估。
定性分析離開了定量分析,會成為理想主義,典型的例子就是市場上的概念炒做;定量分析離開了定性分析,投資只能是空中樓閣,這方面許多券商對企業的未來業績預測最為經典。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