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耐心的投資者往往能成為最成功的投資者。長期投資則是這一類人偏愛的投資類型。在股市中進行長期投資,把握市場長期走勢是非常必要的。用經濟周期的規律來尋找其中的契機無疑是個好方法。
長期投資往往是成功投資者偏愛的投資類型。在股市的長期投資中如何把握市場走勢,掌控買股最佳時機呢?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經濟周期的角度來考慮。經濟周期分為4個階段:復蘇期或成長期,通脹期,減緩期,衰退期。
股市走勢:發現經濟周期中的規律
在復蘇期,政府一般會加息或維持不變;在通脹期,政府一般都會大幅度加息;在減緩期,政府則會減息或維持不變;在衰退期,政府則都會大幅度減息。
在復蘇期中,由于整個社會剛剛走出衰退的陰霾,經濟還很脆弱,政府不敢大幅度加息。此時,政府加息的幅度通常跟不上公司利潤的增長,于是就會出現越加息股市越走強的情形。而在通脹期間,雖然政府擴大了加息的幅度,但因為經濟對加息的反應有個滯后效應,即利息的變化不是馬上起做用的,通常根據當時經濟的強度,會有幾個月到一年不等的反應期。此時就可能會出現利息上升,股市同時也走強的現象。
在減緩期中也有類似的效應,因為經濟剛剛經歷了通脹期,政府不敢大幅度減息。此時,減息的幅度跟不上公司利潤的減緩,于是就會出現越減息股市越走低的情形。而在衰退期間,雖然政府加大了減息的幅度,但由于經濟對于減息的滯后效應,導致了利息降低,股市同時也走低的現象。
不難看出,利率的滯后效應使得股市的走勢與經濟周期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一致的情形。政府總是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因為它給經濟預測和政策實施效果帶來許多不利影響。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任職期間就一直致力于經濟預測和消除這種利率的滯后效應,以求經濟的平穩增長。
投資布局:經濟周期預測先行
當然,股市跟經濟周期并不是完全對應的。在經濟最熱和最差的時候,股市走勢的高低還要看玩家是如何預測經濟周期的。在美國這樣的成熟市場,有成千上萬的經濟學家在預測經濟,他們總是試圖在經濟開始成長前的一段時間做好股票組合,布好投資陣勢。根據經驗,這個超前的時間大約是半年到9個月。可以說,股市通常是一個國家經濟超前預報的晴雨表。
投資者如果了解目前國家在經濟周期的哪個階段,就能取得比市場指數更高的回報率。成功的投資者會盡量去預測市場的重大轉折點,當有好幾個因素預示市場有重大變化時,他們就會開始展開投資布局。
在美國,這些預測性因素包括股指里所有公司的利潤和、就業率報告、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總零售額、耐久商品的訂單數、美聯儲會議報告、GDP(國內生產總值)。怎么理解這些因素呢?這就需要投資者平時多多積累,時常關注這方面的消息,由此預測市場就會越來越有感覺。
買股:適時而動
一般來講,買股的最好時間是經濟衰退期的后期和復蘇期的前期,即所謂的長期投資要逆勢而非追漲。許多市場經驗也表明長期投資要逆勢。
2000年中期,美國科技股泡沫破滅。當時美國的GDP為4.8%,隔夜拆借利率為6.5%。隨后,GDP很快就一路下滑到2001年第四季度的0.2%。美聯儲開始緊追著驟然降溫的經濟大幅度減息。然而,美聯儲怎么做都阻擋不了經濟的降溫之勢,它怎么減息,股市怎么跌。標普500從2000年6月的1454點跌到了2003年2月的最低點841點,隨后開始回升。事實上,美國經濟在2002年期間已經開始有所回升了,但美聯儲為了保住革命果實,讓經濟能夠回升到歷史的平均水平4%,因而繼續減息到2003年。可見,經濟衰退期的后期和復蘇期的前期是買股的最佳時機。
盡管很多人認為,我國股市是政策性市場,許多經濟分析難以適用。但事實上,經濟規律無處不在。無論政策合理與否,經濟分析都可以發現投資機會,只是落腳點不同而已。而且,不合理的政策反而使市場里有更多的套利機會。比如人民幣被低估就是由于我國政府長期不合理的匯率管制制度而造成的。貿易順差的飆升,外商固定資產投資,以及投機資金的如潮涌入都說明人民幣被低估了。美國華爾街的業內人士大都認為,賭人民幣升值是個風險很小的投資,雖然它并不是無風險套利。
可見,用經濟周期的規律來尋找股市長期投資的機會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要注意的是:耐心的投資者是最好的投資者。當資金充裕時,不要馬上跳進市場,而是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先看看目前市場正處在經濟周期的哪個階段,然后再開始選股。通常,最好時機是衰退期的后期和復蘇期的前期,其次是復蘇期和通脹期的前期。由于股市走勢比經濟周期要超前一些,所以通脹期的后期應開始拋售股票,此時就不是買股的時機了。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