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法不是那么神奇完美,但也不是一無是處:復制巴非特對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的,但價值投資法本身的一些看法對投資仍然有指導意義。我們不能走極端,我之所以表現得說巴非特和價值投資法的‘壞話’,只是因為他們被捧到不切合實際的高度。而且,我自己本身已經過了只需要掌握價值投資基本原理的階段。
對新手和業余投資者來說,了解和掌握一些價值投資法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因為至少你可以了解很多對市場有影響力的市場參與者們思路的一部分。很多人不是對MM/莊家之類的感興趣嗎?了解價值投資法就應該是其中一個部分。
從一年多前我們開博到現在,一些價值投資者的張狂勁已經收斂很多,即便是價值投資者,已經有不少愿意承認,巴非特和價值投資法需要理性看待。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將目光轉移到如何培養思維上。
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不但能夠理性邏輯的思考和分析,還可以發現很多絕大多數人看不到的地方或者想不到的問題,這些很多時候可以轉化為你的競爭優勢,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讓我來舉個例子。
普通價值投資者,特別是那些以為自己能夠復制巴非特的人,熱衷于找所謂的‘基業長青’ 的公司,也就是‘優質資產’ ,這些人的思路是這樣的:既然存在‘基業長青’ 的公司,那么,找出這類公司的一些共同或相似點,然后,將這些共同點作為標準去篩選上市公司,找出基本符合這些標準的公司,就是投資(候選)對象。
應該說,這種想法和標準有比沒有強,有時候也真能找到幾個‘優質資產’ ,但使用者必須明白:那些篩選標準只是參考指標,你可以作為提高你勝率的助手,但如果過于迷信它們,將它們作為基本面幾乎全部的判斷標準的話,你面對的風險其實是很大的,特別是當你沒有多少經商或經營企業經驗的情況下。
邏輯上看,如果優質企業都有B,C,D等多種共同屬性,即便假設所有的優質企業都已經被研究過,這些B,C,D等共同屬性也只能算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沒有B,C,D等屬性的企業,不大可能成為優質企業。
而很多價值投資者的思考方式卻是某種程度上將B,C,D等當作充分條件,也就是說,他們的分析和評估多是羅列出某個企業是怎么符合B,C,D等標準的,后面的結論和信心多是建立在這種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別的分析,包括風險分析,通常都是第二層輔助的作用。價值投資者常用的‘安全邊際’ 也只是從‘量’ 的角度考慮,并不能解決B,C,D這些‘質’ 可能產生的問題。
從思維角度看,這種思考方式屬于后推(BACK-TEST) 型:知道結果,往過去回去找些‘原因’ 。就象我們前面說的,這種分析有比沒有強,但如果一個投資交易者只能停留在這個層次,失敗的可能性相當大。原因很簡單:投資交易是個前瞻性的思考活動,過去的經驗只能作為參考,投資者成功與否,更多的在于你前瞻思考的能力,后推型思維能力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培養贏家思維必須培養前瞻性思維能力。
如何培養贏家思維?我們在以前的博客中已經多次提到實時試驗的概念和應用,由于這種試驗通常很耗時間,得到某個結果需要到將來的某個時刻才有可能,比較費時。我們這兒就介紹個新的方法,采點試驗。
這個方法某種程度上,是前瞻性與后推型思維的結合。具體這么辦:找一個股票或市場,你將自己放到過去的某個時間點上,比如說,我們找中國A股市場,將自己放到2006年初上。然后,盡量誠實的將在這個時間點后出現的情況過濾掉,包括股票/市場走勢,相關的新聞,產生的新熱點和新說法等等,回到例子,我們應該盡量以不知道后面兩年市場的心態,心中也沒有什么‘金融地產兩大支柱’ 等說法,更別象現在人趕時髦的提‘人民幣升值引發資產重估’ 這種熱點話題。最后,設想一下自己在當時能夠獲得的信息和資源條件下,如何評估,如何決定投資走向。對照一下,就是自己的決策和能力水平比較真實的反映,找出其中的盲點不足,就是在培養前瞻性思維能力上更進一步。當然,前提是盡量誠實,如果能寫下來最好。
這種采點試驗法不如后推法簡單輕松,但可以將你自己放到一個比較真實的‘實時環境’ ,對于前瞻性投資思維的培養大有好處。這也不是我的創造,這兒的一些職業投資交易者經常在用。象我們博客中曾經提及的價值投資‘亞軍’Edward Lampert先生,據說,在他學習巴非特和價值投資法時,就曾經專門找來在巴非特購買GEICO公司前兩年GEICO公司的年報,仔細研究,將自己放在當時巴非特的位置,看看怎么決定買GEICO的,而不是不加思考就接受市面流行的有關說法。
一些成功人士和成功交易的宣傳多少都帶有包裝,將一些當時并沒想到,事后總結才發現的東東包裝成先見之明,聰明人如Lampert就是意識到這一點,然后找到比較真實的方法研究學習,而不是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
培養贏家思維很有講究:既要獨立思考,也要找到和學會正確的方法。
培養贏家思維(2)
人都喜歡確定感,不喜歡看不到結果,所以,前瞻性的思維本身就是對人的本性的一個挑戰。
條條框框看著比較實在,照搬照套的時候,至少心中感覺比較踏實,如果再有個成功的例子在前面,如巴非特,就似乎更有譜了,很多人趨之若箢,是符合人的本性的。但人的本性并不是對投資有利的,如果再不經過正確的思維和分析,更是很不看好業績的。
很多朋友可能都等著我給出一個比較確切的方法,不過,我覺得多談談思路和思維方法更好些。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和操作系統,但我不會講得多詳細。我還暫時需要靠它們吃飯,它們本身也是在演進中,我也不希望給人一個印象:我還原巴非特和價值投資法的目的是為了推銷我自己的一套。
我們也不是不立,只是不設立一些條條框框。我們給你提出一些思路,如投資最重要的是個人,方法論和操作系統是其次,還如投資就象辦企業,如果你能理解和思考這些思路,就可以順著這個思路找方法,如怎樣評估個人自己的‘內在價值’,又如辦企業找產品,找市場,找投資標的時如何判斷著手。我也會在博客中的系列,如<平常的股票,不平常的股民>中交流,但這種交流是開放式,啟發性的,與一些所謂的‘終極的’‘適合多數人的’條條框框是不同的。
給人一個選股不如給人一個選股思路,給人一些條條框框不如給人一些思路和思維方法。投資是非常個性化的歷程,根本不存在工業化大生產的可能,也不存在一勞永逸的適合多數人的方法。就象辦企業一樣,投資者的生存和發展主要靠的是自身的優勢和它的核心競爭力。
不但我,一個被一些人視為‘巴非特黑’ 的人,有這種看法,另外一些投資成功者,包括價值投資者,也是與我殊途同歸。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