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為什么今天會扯這個話題,與炒股何干?
門外漢看到和尚打坐可能會覺得這樣做很枯燥,殊不知和尚的意念活動才是打坐的精髓所在,“意念活動的方法”就是心法。
看過武俠小說的朋友知道,心法向來是不傳之秘。招式可以教你,但如果你沒學到心法,招式的威力會大打折扣。
(圖片來自網絡)
李小龍大 家都知道,多年前我在他《截拳道》一書中有幸看到他是如何教心法的。
在講到用直拳攻擊對手面部時,除了講如何運用身體的協調發出更快速有力的直拳之外,他還講了在擊向對手臉部時,要想著這一拳要穿過對手的頭顱!!可以想見,如果目標是打擊對方臉部,自然 擊中臉部時力道就已收住,而目標是擊穿對方頭顱,則擊中對方臉部時拳的力道還將繼續,哪個威力更大不言自明。
這就是心法。
(圖片來自網絡)
看看截拳道武館的標志,李小龍這功夫已經上升到哲學層面了(他于1961年考入美國華 盛頓大學修哲學),炒股到最高境界也一定會抵達哲學的殿堂,各行各業都一樣,包括書法、繪畫、音樂乃至炒菜,達到大師級水平的作品都飽含哲學理念或意境,這就是所謂萬法歸宗。
最近看到模糊纏論圈里有些言論顯然還未掌握到纏論的心法精髓,便想再寫點東西供大家交流參悟。
一篇文章里可能無法將炒股的心法盡數講到,今天打算講三個心法話題:
1、貪嗔癡疑慢的對治
2、零向量的心態
3、戰略思維
貪嗔癡疑慢的對治
很多講解纏論的文章都會提到這個貪嗔癡疑慢,但這究竟是什么意思,放到股市里對應有哪些表現,多數文章似乎并未詳解,而不清楚這是什么病又如何能對治?
貪。這個容易理解,就是貪婪,放到炒股上,就是對股價運動的頂或底的貪婪。
對頂的貪婪表現在漲了還想漲,生怕下車下早了少賺錢。
對底的貪婪有兩種,一種是看到股價跌到很低了還想等更低,想抄在那個精確的秒底上,最終錯過合理的建倉位;另一種對底的貪婪正好相反,是看到股價跌幅很大就進場撿便宜,又不懂分倉,滿倉進去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結果股價還沒到底,面臨后續的下跌和無盡的磨底過程。
嗔。嗔就是嗔怒,就是怪罪別人。在股市里,容易嗔怒的人遠多于路怒癥患者。
買入一只股票必然是看好它會漲,結果跌了,便怒了:“怎么能跌呢?跌是錯的,我才是對的,這票肯定要漲!”于是用實際行動 加碼買入,但小散那點錢之于股價走勢猶如蚍蜉撼樹,最終會為自己的嗔怒買單。
有人買股票是聽別人推薦的,一旦虧了,自然會埋怨別人。我們常能看到罵大V、罵監管、罵股市的,都是嗔的表現。
癡。聽別人推薦股票不是不可以,關鍵是要看別人推薦的理由和邏輯是否正確。如果盲信盲從,就是“癡”的表現。在股市,僅憑信仰可沒法做到持續穩定盈利。小到聽信朋友推薦,大到賭國運的想法,都不是出于對股市和股票的客觀分析之下的理性操作,方向錯了,怎能抵達目的地?
癡,就是一廂情愿,在明顯的下降市道中(A股基本不能做空)還一味想買票賺錢,這也是癡。當前宏觀經濟轉型任重道遠,上證從2638點緩漲了兩年開始回落,現在并不是在股市中積累財富 的最好時候,這時跳出股市嘗試做做實業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何必癡迷于弱市中那點蠅頭小利?不如放眼線,做中長線部分建倉,耐心等待和觀察股市見底重生時再積極操作。
疑。自然是懷疑,這是股民最常見的病。
買了不漲,懷疑它不會再漲了,懷疑莊家拉不動,又或者懷疑莊家是故意這樣做的;
買了漲了,懷疑它漲到頭了,懷疑它還有上漲空間;
買了跌了,懷疑是主力洗盤,懷疑股票有潛在利空,懷疑還沒跌到位……
更別說還有“賣了又漲了”“賣了卻不跌了”種種情況,這“懷疑”豈有止境?
還有對各種各樣交易技術的懷疑,甚至對企業財務報表的懷疑,最后是對股市的懷疑,乃至對人生的懷疑。疑心病能害死人。
慢。是指傲慢,通俗講就是看不起別人。
放在股市里,有了一定成績就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看不起別人的技術或方法,甚至看不起莊家,看不起股市,缺乏敬畏之心,這種心態也是遲早要吃大虧的。
“貪嗔癡疑慢”影射在股市中就是上述種種表現,不盡全面,各位看官或許還能腦補出很多情況。
那要怎么“對治”呢?
貪嗔的病根在于對事物發展運動規律的認識不清。放在股市里,就是對股價運動的不可把握和對得失的過分計較之心。當我們不知道股價的運動規律,自然無法判斷股價在某個方向的運動是不是大概率要結束,也自然機會產生對頂或底過分期望的貪心。事實上,即便我們學會了一些技術,我們依然是無法精準把握股價運動的頂和底的,這時候良好的心態就派上用場了,賺到一個走勢該賺的利潤,即便后面有小概率的繼續拉升空間,不如放棄,只把握自己能把握的,剩下的錢留給別人賺吧。
至于發生的操作失誤,按照你自己的技術系統及時糾錯,嚴格止損,其實損失是不會太大的,反倒是不肯認錯,錯上加錯才會帶來更大的損失,知道這一點,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少一點嗔怒,多一些理性操作?
癡疑的病根在于缺乏正信。對治的方法自然是建立正信,何為正信?正確的信念、正確的觀念。正信來自于知識儲備和邏輯思考,對一只股票的基本面資料研究得越透,你持有它的信心就越強,或放棄它的決心就越堅定。研究個股基本面可不是看看財報那么簡單,還需要研究對比同行業中其他企業的情況,還要研究這個行業前景和產業政策……
同樣,學交易技術也是一樣,雖然過來人可以告訴你學好纏論就夠了,但那是因為他已經學過并對比了各種技術方法,雖然纏論是極好的交易技術,但原作者并未寫完,真正的高手都是要進行量價分析的,纏論對成交量分析這一塊講得并不多。要想破除交易過程中對技術應用的困惑和癡疑,就需要了解各種技術方法及其原理,并能通過實踐和思考去蕪存菁,剩下的精華就是你自己獨有的被驗證過的技術組合、技術系統,你用起來就不會有癡疑,這就達到了正信的狀態。
纏師講炒股最大的毛病是根據自己的盈虧決定進出,有一種訓練專治這種毛病。方法是用較少資金去訓練嚴格按自己交易系統操作,買點就買,賣點就賣,沒有買賣點就看,嚴格按系統機械化操作,不要把資金看成是錢,或者把資金看成是別人的錢,是數字,交易者只專注于股價運動所給出的信號。買點來了就進,不帶一絲猶疑,如果隨后出賣點了,止損便是,一刀切下去一點痛感都沒有,就那么機械、冷血。訓練的成果是不再關注賬面的盈虧,而是緊盯股價走勢運動是否正常,嚴格按信號進出。
當心中不再有錢的漲跌而只有走勢的好壞就功成了,從此便不再有“疑”。
慢的病根在于自滿,自滿是以為自己掌握了全宇宙真理的表現。世界之大,古今知識之淵博,人窮其一生所學又能達到什么層次?愛因斯坦的大腦也不過才開發了百分之十幾,一個人一旦自滿了也就到頂了。要對治“自滿”的毛病,想想宇宙之大,能人之多就行了,所謂山外有山,只有井底之蛙才會自滿。
當然,有一種自滿的含義超出了這里的討論范圍,那就是知足常樂,這種自滿是令人欣賞的,與心生傲慢、鄙夷世界的心態截然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以上這些是道理,相信不難理解和認同,但要做得到卻是需要修煉的,不在一次次錯誤當總結到除了技術之外還有自己這些心性、心態的問題,是不可能一下子頓悟成佛的。
我以前常能看到很多老手講“股市是修煉心性的道場”(包括纏師也講股市是最好的修煉之所),以為這是玄學,或者是技術不精導致虧損后的自我心理按摩,實際上卻是沒有領悟其真義。
現在我們不僅知道股市是修煉道場,且知道應該修煉什么了,依此篤行,方為交易大師的成長正道。
零向量的心態
現在講第二個話題“零向量心態”,這個在模糊纏論以前的文章里講到過,這個“零向量心態”其實非常難做到,一旦做到,炒股基本就沒有什么心理障礙和陰影了。因其重要,今天再強化一下。
什么是“零向量”?
零向量涉及到股價運動方向和市場合力 兩個概念。
運動方向不是上就是下,而這個上或下的運動是市場合力形成的,作為一個交易者,一旦要介入這個運動,就會變為原運動方向的一個微小分力。如果原運動方向是上升,那么交易者買入則是順勢助力向量,賣出則是逆勢阻力向量。運動方向反之亦然。一旦交易者介入則必然產生帶方向性的分力,不管這分力多么微小。
纏論所講的“零向量”,就是讓交易者在心理上不要有主觀的方向性判斷,而是認真觀察走勢原本的運動狀態,是強勢按原方向運行,還是原方向的運動力量已經衰竭?
很多人炒股喜歡問別人:“這票還會跌嗎?”“這票能反彈起來嗎?”……與其問,不如觀察。學過纏論的人都知道應該怎么觀察,這是技術問題,不是交易心理問題,此處不贅述。
與上述情形相反,有些人評價股票時喜歡說:“這票肯定漲?!薄澳瞧边€得跌。”……除非是深研個股基本面且拿相對較大的時間跨度來說,這樣的斷語才有一定參考價值,否則都是臆想,都沒有做到零向量。
作為一個交易者,要達成零向量的心理狀態是很難的,人性決定了我們對股價運動會帶有方 向性的揣測。多年前就聽說過高手都是冷血的,機械化交易,不帶情緒,也不帶主觀臆斷,總覺得自己不用那么冷血一樣可以把股票做好。被市場反復教育后,終于知道了高手的境界是怎樣的。
現在我們知道應該如何調整自己在交易中的心理,如何做到去除貪嗔癡疑慢,如何做到零向量,剩下的就只有修煉了。雖然難,卻應共勉,因為戰勝市場,首先要戰勝自己。
戰略思維
這個詞看上去有點高大上,換個通俗點的說法就是“看大勢”。
注意不是“看大市”,不僅僅是股市,任何事物都有“勢”,而勢要分大小,小勢受大勢影響,大勢決定小勢。
在這里分享一個我個人極為推崇的戰略思維,源自《孫子兵法》: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span>
這段話不難懂,我簡單講講。
過去那些戰功顯赫、百戰百勝的戰將,其實是因為他們選擇了容易打敗的對手。
不要小看這句話,這是整部孫子兵法的精髓。
放到股市上,就是說在低迷的熊市應該選擇休息,因為大勢向下,賺錢機會很少,賺大錢機會更沒有。擁有戰略思維的人會耐心等待牛市的到來,我們都聽說過那句頗有諷刺意味的話“在牛市里,人人都是股神”,為什么?因為牛市賺錢就是容易,大勢也。
所以一個擁有戰略思維的交易者,會選擇“易勝”的市場環境來積極操作,而在“易敗”的環境中選擇休養生息。
也許有人說,歷史上不是有那么多“以寡勝多、以弱勝強”的案例嗎?項羽的破釜沉舟,韓信的背水一戰,曹操的官渡之戰,他們難道不是在“易敗”的形勢下獲勝嗎?
這里面其實又涉及到具體戰術的問題,比如偷襲敵軍糧草以亂軍心,又或者牽制敵軍分而治之,不管如何,更多的勝仗是在營造了對自己有利的環境后達成的。
放到股市上講,雖然是熊市中,但個股也是分化的,依然可以捕捉到一些勝算較高的機會,比如前面講的漲停板制度下的選股,其實就是在選擇“易勝”的微環境。
《孫子兵法·謀攻篇》講,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看到沒有?我的兵力是敵人十倍則把敵軍包圍起來打殲滅戰,如果五倍于敵軍,則正面進攻,如果是敵人的一倍就要設法牽制敵人分兵。最后一句說的意思是“打不贏就跑”,明知打不贏還硬打,未戰已敗也。
前面摘錄的那段孫子兵法最后說“勝兵先勝而后求戰”就是這個意思,開戰之前,我要先掂量掂量能不能打得贏,然后再求戰。
至于怎么掂量是否能贏,孫子兵法的開篇就講了“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币簿褪菑摹暗?、天、地、將、法”五個方面來對比雙方軍隊的情況,在未戰之前就可預判勝負。
放到股市里,在泥沙俱下、玉瓦皆碎的跌勢中還沉迷其中試圖一搏,顯然在戰略上就輸了一籌。
技術好的,還可以通過戰術來改變劣勢,技術差的只能是讓自己雪上加霜,擴大虧損。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