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因此,永遠給自己的價值預判留有后路是聰明選擇,做一個保守組合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防控風險。保持保守的倉位在遇到危機時是至關重要的:它使人們能夠保持以長期為導向,思路清晰,集中發現新的投資機會,而其他人可能甚至被迫出售自身資產。以下,我根據自身經驗總結一下“防范買入過早”的具體解決方案:
1、投資思想認識上要秉承保守和苛刻的理念信條
理念一:在投資買入之前要做好六個準備:信心準備、情緒準備、現金準備、策略準備、眼光準備、風險準備。所有這些準備都要有個根基思想,就是保守和苛刻,尤其是買入的價格深度,盡可能在你所認為的合理估值基礎上再繼續打八折,從指標估值和股息分紅上都感覺相當廉價了,并結合歷史底部分析,具有相當大的含金量時才是正真可以開始下手的時候。
理念二:要知道買不上具有深度價值的廉價位置很正常,也許3~5年內能有3~5個標的符合條件就不錯了。其實市場永遠不缺深度價值機會,根本不用擔心買不上,有些朋友估值時候總糾結:“買不上怎么辦?”簡單記住這樣一句話:“買不上深度價值位置也很正常,因為我們不是僅僅為了買入而估值,但一經買入的,必將為復利收益做出積極貢獻。絕大多數買不上深度價值的位置是由于貪婪和恐懼,貪婪,使你過早地就全倉傾倒在價格高位;恐懼,使你錯過明顯的廉價位置而被迫追漲。合理的買入說來也簡單,就是在你認為的價值區域再加幾道保險,然后嚴守標準就行了。
理念三:安全邊際就是要苛刻地討價還價,而不是過分褒揚未來的成長預期,當然定性分期其長期成長因素是必須的。有些朋友隨意買入過往或臆想的成長股,大多數都是寄托在虛幻的期望或炒作中。因此要學會固執己見,我行我素地獨立思考問題,哪怕是教條些,也要避免外界高成長估高價格和市場喧囂熱點的誘惑。
2、操作方法上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一:固定跟蹤,量化買入價格和買入倉位尺度。
將自己所有認為可能成為投資標的的股票、債券、基金等都搜羅一起,做一個全市場范圍內大的投資標的池子,然后結合你的較為深度的評估標準,來量化首筆頭寸建立的具體區域,并且將幾乎所有的價格變化都考慮在內,去繼續制定你未來可能的最佳解決方案,這里包括買入價格和尺度,或是評估標準和細則、買入倉位尺度大小,如何量化前端的風險風控等等。
解決方案二:不在盤中做決定,提前幾周甚至幾個月做好投資計劃,最好要有專門的風險監督員。
這就是接下來的理念原則的執行問題,機構投資者可將策略計劃制定人員和具體執行交易人員分開,各司其職。交易計劃定制在幾個月或幾周前完成,沒有特殊原因,不準在具體交易時間段內下達交易指令。
而個人投資者要想法回避在交易時間打開交易系統,所有交易必須全部在9:30前掛單完成,所有掛單都符合事前所制定之交易計劃。
解決方案三:組合式買入,倉位控制。
絕對避免提早買入是不現實的,但我們可以適當分散組合時買入,比如規定某同類板塊買入上限,盡可能找行業稍有對沖性質的板塊,比如大盤和小盤都安排適當比重,黃金資源類和科技消費類配比,醫藥類和周期類配比,股票和低風險基金債券比例等等,當然具體買入倉位結果是順其價值深度而自然形成的倉位,但總體上我們可以稍加控制買入進度和買入對象。這樣即便是某些品種買入過早,也可以有回旋余地。
基于過去我的“買入成本稍高”的問題,幾年來我們潛心研究深度價值投資的買入的具體解決方案等系列問題,得到了一些更深刻的認識。用長周期眼光看,買入成本稍高已經成為成熟投資人最突出的嚴重問題,雖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如果有能力和手段去減少這種成本損耗,盡可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不僅能提高熊市中的防御能力,而且對投資業績的提高和投資心態的平衡也大有裨益。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











